研究与咨询
我国高校核工程类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我国高等学校的核工程类专业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适应我国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迫切需求而创建起来的新专业。创建初期参照前苏联模式,在原子能学科下专业划分较细,围绕科学领域和实际工程需求并参照当时已建立的相关大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而进行设置和布局。 当时的主要专业包括核反应堆工程、核动力装置、同位素分离、核材料、核物理(包括实验核物理、理论核物理、加速器物理)、理论物理、核电子学、辐射防护、放射化学化工(包括前处理、后处理)、放射性地质勘查、核矿冶等方向。 按照国家的需求和安排,根据院校的专业基础,本专业分布在全国包括国家部委、国防科委和解放军等十几所高等院校中。原子能学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国内没有基础和经验,专业也没有统一和规范,经过三十年艰苦努力,培养了大批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和国防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教育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和人巨大进步,国家陆续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学科专业调整工作。 第一次从1982年开始进行了本科专业目录的全面修订和专业整顿,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专业设置混乱的局面,加强了薄弱的专业和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口径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宽,使我国大学的专业设置进一步实现了科学和规范。 1987年11月30日国家教委公布了历经五年全面修订后的本科专业目录,在原子能类学科中,设置了铀矿地质勘查(1901)、同位素分离(1902)、核材料(1903)、核反应堆工程(1904)、核动力装置(1905)、加速器(1906)、核电子学与核技术应用(1907)、核化工(1908)等8个专业。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为了实现专业的归并和总体化,从1989年起国家教委第二次进行专业目录修订,以形成体系完整、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3年7月国家教委正式颁布了新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专业进一步进行归并为核技术(080503)和核工程(080504)两个专业。 为了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构建起更加注重素质,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1997年开始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工作原则进行了第三次专业调整,1998年完成调整后本专业进一步合并为核工程与核技术(080502)一个专业,这样与研究生培养的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相对应。同时将与核物理相关方向合并到“物理学”下的“等离子体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学科;将与放射性地质与勘探等相关学科合并入“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采矿工程”等学科。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家能源策略的调整,核科学技术在工业、国防等领域的应用获得很大发展,因此出现了大批新办或复建的核专业。为了尽快为国家培养急需的核工程科技人才满足国家的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07年教育部批准在一些条件成熟的高校中建立一批“国控专业”,其中包括核反应堆工程、核技术应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以及核物理(4+1)专业(核物理原在物理学科内),使学生更快适应岗位需求毕业后直接为国家服务。而未批准建立国控专业的学校则仍然按照原“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招生办学。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高校合理定位,使专业划分更加科学、系统和规范,把本科专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2010年教育部启动第四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工作并于2012年9月正式发布。 新的专业目录总称为核工程类(0822),包括核工程与核技术(082201)、辐射防护与核安全(082202)、工程物理(082201)和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082204)四个专业,因此目前我国核专业按照此目录招生。 我国核专业建立至今已经一个甲子了,回顾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深切感受到科学的发展,认识的提高,时代的需求和教育的进步。我们的专业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科发展逻辑,也要符合国家的需求和事业的延续。相较专业初创时期,核专业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扩充,目前近七十个本科核专业分布在祖国各地和部队院校,为祖国核事业培养合格的核科技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核工程类专业办得更好。
Copyright © 2020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中国)集团官方网站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