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们、同学们:
伴随着2005新年的钟声,同学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迈向人生新的征程。首先,请允许我作为校友代表,向大家顺利完成学业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借此机会,向培育我们成长的老师们表示最美好的新年祝福!
我1961年出生在陕西渭北高原一个农民家庭,1978年考入清华我系,1986年硕士毕业后来到地处三线的陕西汉中核工业405厂。记得毕业前后,面临职业选择的重要关口,如何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对我的人生道路起着重要作用。依我清华硕士生的文凭和良好的数理和英语基础,在大城市谋一个高收入的职位是比较容易的。一位前辈的话改变了我的想法。他说:“如果你只考虑生活条件好,放弃自己所学专业,将来有一天,一旦钱对你来说不再是个问题的时候,你一定会后悔的”。正在这时,陕西汉中405厂的领导看中了我,每到北京出差都要来找我,告诉我405厂急需人才,非常诚恳地欢迎我去,这使我深受感动。出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对家乡的感情,也有一份对未来事业的向往,我选择了远离大城市,工资收入并不高的405厂。说实话,我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想实实在在地干点事,不辜负国家和母校多年的培养。
405厂是我国核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地处西北山区,工作、生活条件很艰苦。以前也有不少大中专毕业生来这里工作,但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少。我是405厂当时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既是名牌大学,又是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正因为如此,厂里对我格外重视,在技术引进、重点攻关、外事洽谈等工作中,处处把我推到前面。这既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又使我多次面临严峻考验。
当时,厂里有一个从国外引进工艺设备的重要工号,价值上千万美元。引进时,外国原设计只有一套软件自控系统。这意味着工号投入运行后,一旦自控系统出现故障,又没有应急的硬件控制手段,将使工艺生产系统处于瘫痪状态。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向厂里作了汇报。经过和外国专家交涉,对方承认这是一个重大缺陷,并答应由他们负责设计、安装全部硬件控制系统,为工程建设消除了一大隐患。同志们都说,小雷立了一大功。
几年来踏踏实实的工作,使曾经怀疑我是“飞鸽牌”的那些人疑虑尽释,厂里上上下下都非常信任我,不断给我机会。从1986年入厂到1994年的八年时间里,我从厂技术处副科长一步步提升为副厂长。33岁就担任副厂长,这在当时的整个核工业总公司是最年轻的。
1994年,国家动用总理预备金,投资20个亿,在405厂上马一个大型技改引进工程。这对405厂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因为405厂要靠自己建设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离心法浓缩铀商用工厂。我作为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和项目施工负责人要组织指导施工,负责项目各个环节的协调,常常是忙完一天累得连饭都吃不下。1994年,工程建设刚开始不久,厂总工程师由景新同志不幸因病去世,由景新同志是我校1965届我系老校友,工作很出色。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身二任,把他的担子也担了起来。按常理,企业上马一个工程,应该有土建公司,有安装公司,有供货商,甚至有一个监理公司。我们作为业主,只要负责生产准备、调试,人员培训就可以了。但405厂不是这样,由于以前企业部分项目中止等原因,405厂有两三千名职工没活干。我们自己就把这些活都揽了下来,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生产准备都自己干。我们知道这样做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大家一起走出困境,创出一条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几年间,我们通过在工程建设中实施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保证了施工质量、提前了施工进度,为工厂带来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几年间,我忘记了节假日,也顾不上回老家探望父母;几年间,我和广大干部职工奋战在施工现场,奔跑于国内各地的协作单位之间。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奋战,我们以一期工程提前一年,二期工程提前半年的速度投产运行。我至今也不会忘记,在项目全面投产剪彩仪式上,大山深处,万众欢腾的场景。同志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大家开怀畅饮,所有的艰辛都化作幸福的泪水。405厂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向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405厂技改项目的建设成功,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使企业走上了发展的良性循环,职工的精神面貌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更可贵的是,也因此培养、锻炼和稳定了一批技术和管理骨干。让我最为高兴的是,在这支队伍中,有七八位清华我系的年轻校友,他们都坚持住了,如今都活跃在405厂重要管理和技术岗位上。现任厂长是我的同班同学史庆丰,总工程师是1979级我系校友刘皓洁,副总工程师是我系1985级校友梁光扶。我个人也因此获得了十多项国家和部级奖励,并于2000年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2年,由于工作需要,我来到天津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成为理化院建院40年来最年轻的院长。理化院承担着多项专项重点科研任务,我紧紧依靠全院干部职工,很快在项目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对我国独立自主发展核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好评。2004年我被批准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今天,站在母校的讲台上,我想告诉同学们:18年的工作实践证明,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入主流,上大舞台。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越是祖国需要而又人才稀缺的地方,越是年轻人干成事业的好地方;18年来的工作经历也告诉我: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持之以恒,在关键的时候,要“扛得住”,扛得住外部的干扰,扛得住遇到的各种困难。越是能耐得住寂寞,愿意吃点苦、受点穷的人,越有可能干成大事业。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在新的岗位上取得好成绩,无愧于母校的培养,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