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次大型会议上,隆重表彰了第八届“邓稼先科学技术奖”的得主,其中有一位年逾古稀、满头银发的老研究员,他退而不休、老骥伏枥,继续让生命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受到人们由衷的敬佩。他,就是中物院加速器与高功率脉冲技术老专家刘锡三。
邓稼先科技奖是为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而设立的,用以奖励中物院在科研上对学科发展创新起推动作用或创造性地解决工程技术关键问题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刘锡三无论在退休前或退休后的科研贡献,获此荣誉都是当之无愧的,在其40多年科研人生的征途中,他有着好多让生命闪闪发光的感人故事。
一、研制氢弹 攻克难关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作为清华大学首届加速器专业的毕业生刘锡三,满怀热情投身到我国核科技事业,为原子弹、氢弹的技术突破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才华与智慧。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后,科研人员立即投入加紧进行突破氢弹原理的试验研究。在开展爆轰模拟实验中,氢弹设计中的某一关键部件结构保护的破坏时间监测问题成了“卡脖子”的最后一道拦路虎。当时,通常用于爆轰实验监测手段的电学、光学、x光方法“三大法宝”都已轮番使用过,然而均显得无能为力。
正当一筹莫展时,刘锡三等人大胆提出了运用微波技术试一试的建议,在领导支持下,由他具体负责编写微波技术试验方案,并参加了微波攻关爆轰试验,他和同事们起早摸黑奋战在试验工号,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在旧仓库中找来了早期进口而弃置的一种特种高频高压电缆,利用它首先解决了微波信号源长距离传输的难题,又经过不断改进爆轰试验方法,采取了多种屏蔽措施,解决了接收微波信号的干扰问题。在全尺寸爆轰试验中,最后终于准确测出了从起爆到结构保护部件破裂的极短时间间隔,验证了我国氢弹结构部件原理设计方案是正确、可行的。从而为1966年12月我国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大大加快了突破的步伐。半年之后,我国第一颗氢弹又成功爆炸,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以比其他核大国快得多的发展速度创造了历史奇迹。看到那比一千个太阳还亮的奇特火球和蘑菇云,刘锡三心潮激荡,他为科研人员的青春闪光而无比自豪。
二、开拓新学科 建立新功业
刘锡三长期从事加速器与脉冲功率技术研究,是中物院这一技术领域的老专家。在著名核物理科学家王淦昌的指导下,刘锡三主持了我国第一台大型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闪光一号”的研制工作,他与国内同行精诚协作,积极发展了我国高功率脉冲技术新学科,使我国该学科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闪光一号”加速器的成功研制,为核武器的抗核加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不久经过改进提高,使它又能用于爆轰照相,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台能够“一机两用”的装置,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改进、提高尖端武器性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1年9月20日在西安举行的中国核学会全国脉冲功率技术学术交流会上,鉴于他对我国脉冲功率技术的创立和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中国脉冲功率技术贡献奖。
在此基础上,刘锡三又积极推动和开拓我国射频加速器及自由电子激光的实验研究。他以深厚的专业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指导并参加“热阴极微波电子枪”和我国第一台L波段射频电子直线加速器等重要设备的研制工作,解决了多项技术关键问题,他又先后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部委级科技成果奖5项,为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在科研攻关的艰苦跋涉中,他牢记王(淦昌)老先生的教诲,深深感悟到,科研要有所发展和创新,需要勇于“走自己的路”,需要打造一支积极进取而又团结协作的学术团队,单凭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批批新生力量。为此,刘锡三在开展科研的同时,挑起了“加速器物理与应用”教研室主任的重担,负责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他是该专业的硕士、博士生导师,不但要指导好自己带的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毕业论文,还要到北京研究生部给研究生讲专业课。他先后培养了9名硕士和8名博士研究生,这些人后来都成长为科研上挑大梁的技术骨干,有的担任了科研室主任、科研所副总工程师,有的还担任了科研所所长和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专家组组长。他为科研所建立一支在国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加速器技术研究团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学生们同声称赞:刘老师讲的课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入浅出。他治学态度严谨,指导学生有方,“我们师从刘老师,一生受益匪浅”。
三、技术顾问 甘为人梯
1999年,年届62岁的刘锡三研究员按规定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是他从不习惯去过那种“清闲”的日子。由于他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学识和威望,他又被研究单位聘请担任高能工业CT、加速器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等研发项目的技术顾问。
工业CT是一项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制造适用的加速器是项目研发的关键。在刘锡三的积极建议和推动下,中物院正式立项并实行与相关科研所的联合研发。刘锡三负责技术方案的把关,积极指导并参与了射频加速器的设计、研制、调试和技术鉴定等全过程的工作,随时发现问题,即时指导解决。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2004年3月我国高能工业CT正式宣告研制成功,从而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垄断与禁运。高能工业CT技术的突破,不仅能够解决核武器退役的诊断检测难题,而且在民用工业、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在这项技术申报国家专利和科技进步奖项时,刘锡三放弃了原本应有他的名字,他的同事和学生无不为这种功成身退、不计名利的高尚风格而深深感动。
利用加速器的脉冲电晕放电进行烟气脱硫脱硝研究,是当今一项新兴的烟气治理新技术,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中优选的环保技术项目。刘锡三受聘为该项目加速器的主要技术顾问,他精心指导脱硫脱硝加速器总体方案的制定,并负责高压加速管和强流电子枪的研发工作,攻克了研发中的许多技术难关,使加速器按计划顺利调束,现在这项研究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顺利进行中。
四、勇斗病魔 著书立说
正当刘锡三潜心于做好专业技术指导,收集整理多年积累起来的专业技术资料,着手编写专著的时候,2004年度体检时发现他患了早期肺癌,这个如同晴天霹雳的病魔来得有点不是时候。刘锡三在各方面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关心帮助下,依靠现代医疗科技手段,他坦然面对并积极与癌魔抗争着。同时他也紧迫地意识到,在自己科研人生道路上还有些急需要做好的事情。他在大手术刚刚恢复之后不久,就以顽强的毅力投入编写、校核专业科技丛书的工作,《高功率脉冲技术》这部45万字的专著终于如期在2005年8月出版。
此后,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继续赶写第二部丛书《强流粒子束及其应用》,这部长达55万字的专著也在2007年5月出版了。这两部总计超百万字的专著,共用有1100多个公式、附有近700幅插图,资料量大,专业理论性强,实用性强,系统地总结了中物院和我国高功率脉冲技术领域的研究发展成果以及国外最新科研动态,出版后受到国内同行一致好评。它已被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和大学选定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研究生教材,并被评为国防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两年后第一部专著再版。为了著书育人,刘锡三历经5年,三易书稿,其间他全然不顾癌症病魔的煎熬,耗费心血著书立说,无比艰辛,他以自己的坚韧、执著和牺牲精神,为后学者们搭架起了攀登科技知识高峰的阶梯。
张爱萍将军生前视察过刘锡三所在的科研团队,挥毫写下了“闪光闪光,再放新光”的题词。这幅题词,不仅是对这个硕果累累科研团队的佳评,也应是对刘锡三研究员科研人生的生动写照和褒扬。(选自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刊物“今日科苑”杂志的科学人生专栏,2011年12月第21期)